當下,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,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較低,發展不平衡。以湖南省為例,該省目前通過多層級、多條線部署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系統多達15個,大都為“煙囪”式應用,系統之間不互通,普遍存在數據重復采集填報、同類指標統計口徑不一致等問題,既造成基層工作人員工作強度大、效率低,也經常出現一數多源,數據之間打架的現象。
即便是公認的信息化建設明星——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也面臨同樣的困擾。全國政協委員、該中心主任吳浩坦言,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存在工作效率較低、服務質量不高、信息孤島林立等問題。在這種形勢下,《標準與規范》的出臺恰逢其時。
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《標準與規范》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明確了信息化建設和信息系統應用的方向。通過建設符合規范的信息系統,加大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力度,加強信息部門的力量,能夠發揮信息化頂層設計的技術指導作用,統籌安排、統籌管理,最終實現“縱向到底,橫向到邊,互聯互通”的目標。
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以國家標準為基礎,統一全省基層信息系統數據標準,可以為區域健康醫療信息互聯互通、業務協同減少障礙。同時,基層信息系統基于統一標準規范進行整合,能夠保證統計口徑的高度一致性。
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,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要提供的數據涵蓋醫改進展、資源配置、醫療服務、公共衛生管理、綜合績效考核分配等,報表繁多,急需解決由于查詢統計口徑不同造成的業務系統明細數據、統計匯總數據和填報數據不一致的問題。規范化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,可以提高統計數據收集的可靠性、及時性,讓基層工作人員從文山會海、迎評迎檢、材料報表中解脫出來,把精力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。